发布时间:2022-12-29 14:46:22 浏览次数:120次
投资要点
熟料超预期提价,受益限产到位库存偏低+海外熟料提价+复工节奏快于往年。
正月初八(2 月19 日)、正月十四(2 月25 日)、正月二十八(3 月11 日)华东熟料连续3 轮提价,累计涨幅80 元/吨至400 元/吨,大超预期。长三角前次降价时点为1 月28 日(2 月12 日春节),降幅80 元/吨,装船价320 元/吨。4次价格变化时点较为接近。同比角度,我们判断,今年天气正常情况下,3-12月区间价格有望同比超过2020 年,年底“翘尾”或弱于2018-2019 年。
“碳达峰”+“碳交易”:静待政策出台,盈利中枢有望稳中向上。我国水泥生产规模************,减排压力显著,2019 年全球水泥产量约41 亿吨,中国约23.3 亿吨,占比57%。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3-14%,仅次于钢铁的18%。水泥行业一般3 个环节涉及二氧化碳排放,①煅烧石灰石得到熟料,碳酸钙高温分解为氧化钙、二氧化碳;②高温煅烧需要燃煤;③电耗(龙头企业余热发电约占1/3)。从效率角度,降低煤耗、电耗不如直接减产,一是约2/3 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石灰石煅烧,二是短期大幅降耗难。
水泥行业碳达峰前,行业产量也将达峰(假设减排技术稳定发展)。一方面城镇化进程加快,水泥消耗量很难突发下滑,参考美国、日本城镇化率从60%提升到80%过程中,人均水泥用量持续增长;另一方面,如果水泥类似钢铁行业提前在十四五实现碳达峰(目前仅是协会倡导),势必加快节能普及,或加快淘汰过剩退出,或健全碳交易市场。基于此,我们判断“十四五”水泥供给端预期有较大变化,值得重视。
水泥行业尚未推出具体方案,我们认为短期可以关注:错峰限产延续,严格控制新增产能,以及先进节能降耗技术推广构筑“排放”壁垒,新一轮“成本竞赛”早已开展。未来可能出现配额收紧、排放要求持续提升,届时没有配套节能设备的企业,要么购买碳排放指标,要么逐步完善节能措施,均将带来成本提升,要么直接减产,直接导致供给收缩。我们认为变化路径或许为:①成本提升→需求好转嫁;②成本提升→需求弱→倾向减产(对比碳指标成本等)→供给收缩→供需再平衡→价格稳定→盈利稳定。龙头企业优先布局,成本差距预计再次拉大,景气度高盈利弹性大,景气度弱抗市场风险能力增强。
重点提示水泥股投资机会,基本面角度,库存偏低,进口与长三角熟料价格倒挂,天气放晴后华东有望迎来高标水泥普涨。政策面角度,减排是趋势,短期利好错峰限产执行力度,中长期利好行业格局改善,技术、资金、海外经验丰富的龙头企业直接受益。重点推荐【海螺水泥】【华新水泥】【上峰水泥】【天山股份】,关注【万年青】【塔牌集团】。
风险提示:基建需求不及预期,农村需求不及预期,雨水天气不及预期。